為什么有這么多東西可以寫呢?我覺得最關鍵的要數(shù)看相關的文章和新聞了。你只有了解了相關的信息,你才有東西可寫,總不能胡編亂造吧?我上一篇寫的《百度搜索開放平臺,請勿跑偏成“站內搜索”》,就是從相關的站長網(wǎng)上面看到的,然后加入自己對百度的看法,一篇文章就出來了。而后我投稿了A5和chinaz,都通過了,并且首頁推薦!
當然,如果想一篇文章寫得比較有條理性,耐讀,就必須有做筆記的習慣。我寫的很多文章都是做的筆記,累積到一定的時候,總結性的寫出來。比如我最早投稿的《博客新手談用戶體驗》和《淺談博客的用戶體驗(二)》,每篇文章里面都列舉了好幾種不好的用戶體驗,難道我能一下就總結得出來?肯定是不行的,我也是一點一點的積累起來,我手機的記事本里,還有(三)的草稿,只是內容少了點,還要繼續(xù)積累才能成為一篇合格的文章。
我覺得至今為止我寫得最成功的一篇文章就是《投資.co域名須謹慎》了,不管是在A5,還是在chinaz,都得到了不錯的反響。而有一位A5的網(wǎng)友給出了這樣的質疑“說得比較在理。不過,有點事后諸葛亮的嫌疑,咋不在21號之前說呢?”我在這里告訴你,為什么三天后才寫那篇文章。因為21號左右,大量關于.co域名如何如何好的文章涌出,所以我關注到這件事情。文章里提到的不止一點,而是好幾點,我當時也不可能都想全面。我要對我的文章負責,我要對看我文章的網(wǎng)友負責,我不是在扯蛋,我要積累,要思考,所以導致.co域名開放注冊三天后才發(fā)表那篇文章。
我是誰,我是《西門的后花園》博主西門,歡迎大家光臨我的博客最后總結一下,如何能有東西寫:第一、多看相關領域的動態(tài),這樣才能打開你的思維,有題材可寫。第二、養(yǎng)成做筆記的習慣,有的題材適合多角度分析,而這是不可能五分鐘十分鐘能思考全面的。做好筆記,想到就往上面加,積累到一定的程度,這篇文章自然而然的出來了。